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劳动法规 > 劳动保障法规

劳动法规

劳动保障法规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 推动人社工作与经济发展相融合
时间:2025-08-26 10-42-15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对新时代经济发展实践经验的系统理论概括。人社部门既是重要的民生部门,也是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责部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责无旁贷。一方面,当前,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推动经济稳定运行的压力依然存在,给我们做好就业、人才等工作带来现实性或滞后性的影响。另一方面,党中央、国务院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广大经营主体应变求新,高质量发展态势持续,也为我们做好人社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要自觉将习近平经济思想与人社工作相融合,从习近平经济思想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更好地推动各项人社工作走深走实,进一步夯实民生保障根基,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准确把握稳就业对稳经济的支撑作用,加快推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就业工作,不断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注入新内涵。我国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就业制度逐步完善、就业质量稳步提升。

当前,青岛市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但仍存在全市就业总量持续维持高位,人口年龄结构变化、高校毕业生供需适配程度不高促使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等问题,给做好稳就业工作带来很大压力。

下一步,要全力保障重点群体就业。实施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助航、春暖农民工、就业援助等“三大行动”,落实好高校毕业生免租金住宿保障政策,开展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服务攻坚,确保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联系服务率达到100%。对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年内新增城乡公益性岗位0.92万人,建成基层就业服务站500个,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做好企业用工保障服务。通过“大数据+铁脚板”的服务模式,精准摸排企业用工需求,“一企一策”开展用工保障服务。聚焦“10+1”创新型产业体系,优化“重点企业用工服务对接平台”,实现企业用工需求“订单式”服务、“全流程”管理。持续实施用人单位吸纳困难人员就业社保补贴政策,落实好阶段性减免社保费政策,用“真金白银”惠及企业发展。深入实施产教融合。大力推进“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持续优化技工院校的专业布局,动态调整专业目录,重点培育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领域紧缺人才。全面实施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鼓励企业参与课程开发与实训基地建设,推动技工院校和企业联盟、与行业联合等多种形式的引企驻校、引校进企合作。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动开展劳动关系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行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水平提升专项行动、欠薪治理质效提升攻坚行动,设立农民工“安薪之家”,推行“工资首付制”,加强劳动争议大数据预警处置,推进仲裁院调解中心、街道(镇)和行业性、区域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建设,不断提升劳动者就业幸福感、安全感。


准确把握社会保障对经济发展的兜底作用,持续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发挥着民生保障安全网、收入分配调节器、经济运行减震器的作用,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安全可靠的基本生活保障。

当前,青岛市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为增加社会养老财富储备、增强保障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但老年人口抚养比的上升,使得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快速增长,社保基金给付压力不断增加。

下一步,要抓好深化改革提质。稳妥落实延退改革、病残津贴、特殊工种提前退休制度,推动出台企业(人才)年金扩面提质政策,不断提高个人养老金缴存覆盖面,全面落实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抓好经办服务提质。深入推进“全民参保·福暖万家”工程,有效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快“智慧人社”一体化建设,创新开展“工伤一件事”,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取得新成效。抓好风险防控提质。推进社保基金管理巩固提升行动,落实社保基金要情管理分析,及时发现并处置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确保社保基金安全。


准确把握人力资源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赋能作用,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提质增效

人才是第一资源。人力资源服务业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国家政策持续加持与行业蓬勃发展,都为新时代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青岛市的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一直走在山东省的前列。2024年,青岛市规上人力资源服务营收同比增长19.2%,高于全省行业营收平均增速4.2个百分点。同时,还是全省唯一拥有“双国字号”人力资源配置平台的城市。但当前,人力资源服务业头部机构发展逐渐进入瓶颈期,重点企业转型缓慢,升规纳统挖潜不足,区市发展也存在不平衡等问题,给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带来挑战。

下一步,要加快实施“升规纳统”专项行动。支持区市或功能区探索采取集团化形式,整合小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资源,实施纳统奖励、入园免租等政策,做强存量、做大增量,争取全年新增纳统机构达到40家以上。推进实施产业园区建设行动。加大与全国知名头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对接招商,争取年内引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不低于20家。支持部分区市新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高位推动上合国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加快发展。启动实施两业融合发展行动。以申报国家首批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城市为牵引,聚焦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船舶与海工装备、仪器仪表等重点制造业集群,加快推进“四个中心、五个平台、八个项目”的建设,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转移。强化典型表扬激励。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对在专项行动中组织有力、工作到位、效果突出的区市进行通报表扬,组织开展优秀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评选奖励,引导和促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青岛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