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内新闻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内新闻
法治筑基惠民生 人社力行促发展
时间:2025-08-25 10-33-09

日前,“法治护航·保障民生”2025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治知识竞赛网络答题活动已落下帷幕,马上迎来总决赛。在此期间,各地人社部门在组织参加网络答题活动的同时,也举办了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尊法、学法、用法、守法的氛围深入人心,法治护航民生事业发展的轨迹越来越清晰。近年来,通过法治建设推动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尤其是推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各地有何具体举措和实践亮点?如何以竞赛活动为契机,完善法治宣传与其他法治建设机制?就上述问题,记者采访了地方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

主持人:本报记者 游翀

嘉宾:江苏省人社厅副厅长  张志远

            福建省福州市人社局局长  李朝波

            山东省潍坊市人社局副局长  周升平

以赛促学强本领,掀普法热潮凝聚法治共识

记者:“法治护航·保障民生”2025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治知识竞赛正在火热进行中,当地是如何组织力量动员参与的?

张志远:江苏省人社厅加强与司法、工会、工商联等部门沟通协调,联合下发活动通知,明确责任分工,抓实组织工作,有序推动竞赛活动开展。在人社部门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设置竞赛活动专题链接,充分利用广场活动、业务经办、招聘服务等时机,线上线下全面动员社会公众参与答题,扩大竞赛普法覆盖面。

同时,我们积极组织人社系统干部踊跃参赛,专门举办现场竞赛选拔赛,推选人社业务精、法律素养高的选手参加全国竞赛,切实将竞赛活动成果转化为普法实效。

李朝波:在福建省人社厅的指导下,福州市人社局高度重视此次竞赛,多次召开党组会专题部署。

我们及时制定实施方案并组织动员,细化时间节点与宣传重点,通过微信公众号、业务工作群、窗口宣传大屏等方式,多渠道发布此次竞赛参赛指引,确保宣传效果覆盖全市人社系统干部职工和广大社会公众。

在网络竞赛阶段,我市参与答题人数近2.5万人,位居全省第一。我市还创新结合行政执法专业考试工作,发动市县两级人社部门“以赛促学、以考促学”,向省人社厅推送优秀选手人选,代表福建省代表队参加9月中旬的全国决赛。

同时,结合“八五”普法要求,与人大、法院、司法、应急、总工会、工商联、企联等部门形成合力,依托人大代表行业调解专题会、全市安全生产宣传日、市企联劳动争议调解接待日、“好年华 聚福州”人才大会、“就业夜市+AI智能专区”招聘会等特色活动,创新开展普法活动。

周升平:潍坊市采用“线上+线下”双线并行模式组织参赛。

我们广泛宣传发动,综合利用工作群、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推送二维码、小程序及相关资料。依托全国人社法治知识竞赛网络平台,组织全市干部职工每日在线练习、单人竞技、组队比拼。

同时,我们精心组织笔试和现场竞赛两轮选拔,内容涵盖《宪法》、党内法规以及就业创业、社会保险、人才人事、劳动关系、综合服务规范等人社重点业务知识。现场赛重点考察干部职工的依法行政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和实务操作水平,真正将比赛作为提升人社职工法治素养和为民服务能力的重要抓手。在笔试中,我们突破传统形式,采用“无纸化线上速答”模式,实现数智赋能提效。

筑体系强根基,让法治建设融入人社工作全链条

记者:人社部门作为重点的民生保障部门,在加强法治建设推动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张志远:近年来,江苏省人社部门坚持以高水平法治建设支撑和服务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

其一,持续通过法治护航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出台《江苏省人力资源市场条例》,构建“公共+市场”“线上+线下”服务新格局,形成以114个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引领、6638个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主体、662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和110家零工市场为依托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年服务超过100万家次用人单位和1000万人次劳动者。

其二,持续通过法治护航劳动者权益保护。贯彻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建立运行清偿欠款和清理欠薪“双清”巡回工作机制,创新推行农民工工资“月结月清”机制,年均办结欠薪案件10万件、为15万名劳动者追发工资10亿元。

其三,持续通过法治护航营商环境优化。健全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企五级调解组织体系,推动调解仲裁机构入驻综治中心,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全省市县两级劳动人事争议联合调处中心建成率100%,近80%争议案件终结在仲裁阶段。

周升平:近年来,潍坊市人社部门立足部门职能,着力培育普法队伍,创新普法方式,构建普法矩阵。

加强法治机关建设。深入实施6项“一把手”推进法治建设项目,通过第一议题、“三会一课”、“人社大讲堂”等形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人社法律法规,全面提升法治服务发展、改善民生、化解矛盾的能力。

锻造法治人社队伍。常态化开展法治建设和岗位技能练兵比武,着力提升人社干部依法执法意识和能力,9人获全国“人社知识通”荣誉称号,23人获山东“人社知识通”“岗位练兵明星”等荣誉称号。

提升普法宣传效能。聚焦社会关注的社会保险、权益保障等内容,潍坊市县人社部门同步开展“社保政策进万家”、《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宣传月等普法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尊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氛围,为全市人社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解民忧办实事,以法治实践护航就业与权益保障

记者:近年来,聚焦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当地在完善配套法规、优化就业服务、营造优质就业环境等领域,有哪些可圈可点的法治实践?

张志远:江苏省各级人社部门以法治建设为引领,落地落细一系列制度性举措和创新性实践。

着力完善就业配套法规政策。推动出台《江苏省就业促进条例》,建立重大决策和重大政策对就业影响、公共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评估机制,以重大项目“护航就业”。

着力推进个人创业“一件事”改革。江苏省人社厅建立跨部门数据互通互用和业务联动审核机制,高效集成办理注册登记、创业服务、补贴申领等服务事项,做到线下“只进一门”,线上“一网通办”,诉求“一线应答”。

着力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江苏省人社部门与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构建良好法治环境。

李朝波:福州市从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与劳动关系保持和谐稳定两个方面着手,实施一系列举措。

构建福州特色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支持体系。先后发布促进高校毕业生“企业一线就业行动”、鼓励高校毕业生来榕留榕就业创业、2025年“福你就业”促进稳工稳产等方面的稳就业政策。“企业一线就业行动”政策实施一年以来,成功征集了39家企业的1346个一线优质生产岗位。

优化企业用工法治服务。打造全市统一的“福你就业”就业品牌,提供24小时全天候就业服务;打好稳工稳产“组合拳”,依法依规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一次性扩岗补助、社保补贴等惠企政策。今年以来,为近万家企业发放稳就业促就业补贴3000万元。

加强劳动关系治理能力建设。福州市启动小微企业劳动关系事务托管服务试点工作,为全市100家小微企业提供劳动关系全流程服务。全市共成立14个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服务中心,提供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综合协调服务。

周升平:我们坚持以法治思维推动人社服务改革创新,以法治建设新成效推动人社工作创新发展。

创新行政执法方式。开展“体检+提升”监察执法模式,对企业劳动规章制度采取“体检式”检查方式,通过劝导示范、警示告诫、指导约谈等方式,引导企业尊法、守法、用法。

创新就业服务模式。创新“智慧就业”服务模式,争创全省“数智就业”服务区建设试点,发布“社区微业”地方标准,全面推行“创业一件事”改革,创建高质量就业“样板间”。今年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25万人,创近年同期最好水平。

记者:下一阶段,如何以竞赛活动为契机,完善法治宣传与其他法治建设机制?

李朝波:下一步,福州市人社部门将紧扣人社领域法治重点问题,结合新业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相关工作,组织全市人社系统行政执法业务培训,提高干部职工依法行政水平。同时,积极探索普法创新举措,提升法治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打造法治营商环境贡献力量。

周升平:一方面,以竞赛活动为载体,构建普法宣传新格局。通过整合宣传资源,畅通线上线下渠道开展各具特色的宣传活动,充分发挥“互联网+人社服务”宣传优势,通过多视角解读、多形式宣讲、多部门联动的法治宣传活动,持续推动普法工作再上新台阶。

另一方面,以竞赛活动为切入点,全面提升干部依法行政水平。通过常态化“赛学练用”,在全系统构建起“竞赛牵引—能力提升—机制优化”的闭环体系,切实提升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