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内新闻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内新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这是过去人们对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寥廓街道天池社区的深刻印象。作为城市中心的老街区,按照城市规划与保护要求,这里早已不能大拆大建,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区的发展。
一边是城市飞速发展,一边要留住老街的记忆与乡愁,天池社区在时代发展浪潮中面临抉择。如何“引新留旧”、让老街重新聚集人气,成为天池社区的必答题。天池社区依托云南省系列创业扶持政策,通过“微改造”盘活闲置资产,引进创业实体,不断聚集人气,让老街重新焕发新活力,于2024年被认定为云南省级创业社区。
老街迎来年轻创业者
走进老街的“知礼艺术空间”,体验绘画、拍照打卡的顾客络绎不绝。小园内的各类绘画作品和手作,成了年轻人打卡的首选。90后店主张珂萌来回穿梭在画架前,手把手指导顾客画画。
“老街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新兴的旅游业态,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打卡、消费。通过现场作画,能让大家沉浸式感受艺术之美,体验老街的慢时光。”张珂萌说。
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的张珂萌,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曲靖创业,凭借所学专业创办了2家艺术类经营实体。据她介绍,随着老街改造升级并打造为省级创业社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聚集到这里创业。年轻人带来的新经营理念与文创产品,也为老街注入了新活力。老街给了年轻人创业机会,年轻人也在改变老街,实现了双向奔赴。
“一条老街,代表一种记忆与情怀。生活嘛,一半诗意,一半烟火。来到这里,放慢步伐,就能静静感受巷子里的旧时光。”一家咖啡馆的创业者杨梦嫣说。在糖行街,酒馆、餐饮店、旧物馆等店铺,都是由老街坊的旧房小院改造而成,成为喧闹市井中的安静聚集地。
近年来,天池社区因地制宜盘活闲置资源,采用“以点带面、以街带城”的工作模式,全力打造集“逛、玩、购、赏”于一体的古韵特色创业街区。社区按照“老建筑+新消费”“旧院里+新经济”的产业模式,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吸引年轻人回流,服务年轻人创业,实现用老城文化和历史滋养创业,让创业带活、带火老城。截至目前,辖区内已有咖啡馆、摄影工作室、书吧等10余种新型业态,创业实体达361户;创业实体带动就业比例达1:7,社区创业服务率达100%。
让创业者安心“扎根”
“我们紧盯周边商业中心、公园等优势,抓住人流量相对较大的特点,引进的创业商户多为文化、旅游相融合的综合性服务业态。”天池社区副主任魏良颖说。作为当前为数不多保留下来的老街区,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现代商业的巧妙融合,成为吸引创业者和消费者的一大亮点。
为更好地服务社区创业群体,麒麟区人社局在天池社区建立就业创业服务站。服务站围绕各类创业要素资源,落实场地优惠、税费减免、就业创业补贴等政策帮扶,构建有温度的政策支持体系,常态化为辖区居民、创业商户提供就业信息发布、创业宣传、商铺租赁、岗位招聘、创业扶持和跟踪问效等一条龙服务。
此外,天池社区整合街道、社区各类专业人才23人,组建天池创业社区运营团队,对辖区创业实体进行精细化、动态化管理。社区还聘请9名创业导师及企业负责人,组建创业指导专家团队,为辖区创业者提供咨询辅导、项目孵化、场地支持、成果转化等全要素服务,累计开展公共创业服务活动12场次。
麒麟区人社局积极为创业者搭建交流服务平台,在天池社区建立区级创业人才之家,组织辖区经营实体参加人才之家活动、招商推介会等。同时,实行服务包保制度,为辖区内300余家企业、商户明确专属服务管家,进一步凝聚发展合力,让创业者更好地享受就业创业政策红利。截至目前,麒麟区创业人才之家已举办创业交流活动2期,参与创业者达150余人。
今年以来,天池社区通过落实一系列暖心服务与惠民政策,不断提升社区创业服务率及创业环境满意度,确保各类创业实体“进得来、留得住、有发展”,以创业带动就业,助力高质量充分就业。
老街“烟火味”渐浓
“街道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收集、陈列老物件与老照片,在老建筑、老民房墙壁上通过彩绘和布展展现老城特色。如今,除了游客增多,原来搬出去的居民也有不少返回来居住。”寥廓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马薇说。这条具有古韵特色的休闲街,既迎合年轻人的生活娱乐方式,又契合中老年人的情怀与记忆,能吸引各类人群前来打卡体验。
据马薇介绍,街道联合辖区单位、商户在天池社区开展音乐节、文化节、摩登市集等特色活动60场次,周末及节假日期间,日均吸引3.6万人次。这些活动协同带动周边创业实体快速发展,推动形成文化与社会发展、商业与创业互为助力的良性循环。
天池社区积极开展项目招引,通过制作商圈地图、特色地标指引等方式,更好满足创业实体经营需求。截至目前,天池社区累计吸引8个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76名“归雁”返乡创业,创业者与老城结成发展合伙人,逐步形成“美食+”“购物+”“体验+”融合共生的复合创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