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内新闻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内新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要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外出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并重,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就业,着重引导外出人才返乡、城市人才下乡创业”。在国家大力推动返乡创业战略背景下,湖北省荆州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始终把返乡创业作为促进消费的重要支撑、投资增长的关键抓手、民生改善的核心举措,并以乡情纽带、载体支撑、产业根基为“钥匙”,探索出了一条返乡创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以乡情为纽带 构建返乡创业“引力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情牌’‘乡愁牌’打好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渠道疏通了,对乡村振兴将会产生很大作用。”乡情作为连接在外游子与故土的情感纽带,是激活返乡创业内生动力的关键因素。荆州市始终锚定“乡”字做文章,接续实施“三乡”工程、“我兴楚乡·能人返乡”工程,将情感认同进一步转化为创业实践,为在外人员搭建起返乡归乡的畅通桥梁。
实现精准对接是前提。荆州市树立“大乡情观”,突破传统返乡人员界定范畴,将所有与荆州有渊源的群体纳入工作视野,通过动态摸排建立142万条在外人员信息数据库,并依托“智慧就业”平台构建动态跟踪机制。同时,整合市发改委民间投资项目清单、公安县“三资”智慧服务平台等多方资源,系统梳理出1100余个适合返乡人员对接的优质创业项目,推动人才与项目的精准匹配。
织密服务网络是基础。在产业园区建立就业服务站,通过资源整合打造“返乡创业一件事”服务窗口;在京津冀、长三角等在外人员集中区域设立21个返乡创业就业推介服务站;推广松滋市利用邮政村级网络设立220个村级服务点的创新经验,构建起“市级枢纽-驻外站点-村级末梢”的三级服务体系。这一全域覆盖的服务模式,不仅有效破解了返乡创业“最后一公里”难题,更实现了政策宣传、项目对接、服务落地的一体化推进。
抢抓重要节点是关键。荆州市通过把握节假日返乡高峰,市、县、乡三级联动,结合楚文化节、小龙虾节等特色活动开展百余场创业推介会。精心筹办“创响荆州共建支点”创新创业大赛,并在各类活动中选树超过400名创业典型,形成“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通过将地域文化与创业推介深度融合,持续掀起情回归、人回归、业回归热潮。
以载体为支撑 完善返乡创业“生态圈”
返乡创业主体时常面临着“落不下、稳不住、发展弱”的问题,如何推动返乡创业可持续发展?荆州市通过创新构建适配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创业需求的“4+1”平台体系,以市、县、乡、村四级实体平台和金融扶持平台形成载体闭环,为返乡创业者梯次铺就一条从“家门口”起步到“产业链”融入的康庄大道。
四级实体平台是返乡创业“有形”的阶梯。市级层面依托13个国家级、省级开发区,重点承接投资规模大、产业链带动强的核心项目,通过政策倾斜与资源整合,助力企业快速成长,如五方光电获得建设用地与政策支持后成功上市;县级产业配套园区为初创型企业提供“拎包入住”环境,荆州经开区打造的“15分钟产业配套圈”,实现了中小微企业与龙头企业的深度融合;镇街级特色街巷发挥文旅资源等优势,打造“低成本、高灵活”特色返乡创业街巷,延伸覆盖至个体创业者群体,如沙市码头返乡创业街巷入驻返乡创业实体超50%;村级家庭式创业单元则聚焦乡村振兴,通过家庭工坊、庭院车间等形式推动就地就近创业,如石首市在45个试点村(社区)布局“家门口工厂”,为二孩宝妈、残疾人、中老年人等群体开辟就业增收路。这种四级联动的平台体系,精准匹配了不同规模、不同阶段的创业需求,实现了返乡创业资源“差异化供给”。
金融扶持平台是返乡创业“无形”的支撑。荆州市创新设立2亿元人才基金、科创基金,发放27.21亿元创业担保贷款,年贴息超2000万元,并创新推出“返乡创业快贷”“玻铝商贷”等专项产品,打造多元化的金融扶持体系,为各类返乡创业者破解“融资难、融资贵”的痛点。
以产业为根基 打造返乡创业“增长极”
返乡创业需要深度嵌入区域产业发展体系,才能实现从“短期创业”到“长期扎根”的转变。荆州市以产业升级为引领,为返乡创业提供广阔空间,形成“产业带动创业、创业反哺产业”的良性循环。
主导产业的能级提升是返乡创业的重要依托。对接融入湖北省“51020”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着力打造荆州市“23515”现代产业体系,组建20亿元产业母基金,力争3年内打造不低于200亿元的政府投资基金集群,精准浇灌智能装备、新材料、纺织服装等主导产业,促进产业能级跃升,以主导产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关键环节、细分市场及新业态领域,为返乡人员精准推送有前景、有市场、有特色的创业方向和机会,营造荆州特色创业“蓝海”。今年以来,全市返乡人员在农产品加工、文旅、纺织服装等优势主导产业创业占比达67.7%,充分说明依靠主导产业创业能降低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为返乡创业提供长期的发展动力。
劳务品牌是链接人才与产业的重要纽带。强化特色劳务品牌对产业牵引作用,依托“监利玻铝商”“光电荆工”等省级劳务品牌,建设9个劳务品牌特色产业园区,以人力资源优势引导产业企业集群发展,带动劳务品牌从业者投身返乡创业,推动“打工经济”向“老板经济”转型。如“光电荆工”劳务品牌通过人才集聚推动产业技术成果集聚,吸引一批光电产业链返乡创业企业汇聚新侨绿色光电劳务品牌产业园。
产业融合是拓展返乡创业路径的重要方向。通过政策引导与资金扶持,鼓励返乡人员打破产业边界,探索“农业+文旅”“制造+文创”等融合模式。如松滋市以吉他制造为核心打造“产学研游购娱”融合产业园,综合年产值达8亿至10亿元。这种产业融合模式,不仅拓展了创业空间,更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协同发展,是对“新发展理念”在返乡创业领域的生动实践。
随着乡村振兴向纵深推进、区域产业格局持续调整,通过返乡创业来激活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推进共同富裕、实现新时代新征程高质量充分就业已成为共识。只有找到返乡创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准确匹配城市发展实际,才能真正实现“创业带动就业、就业支撑发展”的良性循环,为荆州市建设先行区、当好排头兵提供不竭动能。
(作者系湖北省荆州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