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内新闻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内新闻
多维共治 织密劳动争议化解网 ——上海市闵行区构建劳动纠纷全域治理新体系
时间:2025-10-22 10-57-11

  上海市闵行区作为产业集聚区,近年来,年均受理劳动争议案件超4万件。传统的调解模式存在‌覆盖盲区多、响应速度慢‌等痛点,亟须创建系统性解决方案,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保障。

近年来,闵行区通过升级服务站点、打造新就业形态调解室、优化数智维权平台等举措,实现劳动争议源头预防、多元化解。

打造调解网络矩阵

为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闵行区聚焦关键环节,持续推进调解服务体系建设。

“行业调解做专、街镇调解做强、数字调解做快的多元共治模式,充分适配了超大城市的治理需求。”闵行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

该区升级劳动关系“和睦+”服务站点,充分发挥其在法律法规宣传、案件线上受理、和谐创建指导、法律援助等方面的功能,精准满足企业用工全周期中的各类需求;打造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机制,在全区各街镇分别设立新就业形态调解室,以强化劳动权益保障和提升服务质量为重点,依法高效处理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增强源头预防和属地化解能力,推动新就业形态行业规范发展;规范示范性企业调解组织建设,推动各街镇至少建成一家标准化调解组织,强化典型带动和业务指导培训,提升社会化调解效能,实现劳动关系矛盾早发现、早防范、早处置,助力区域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此外,该区完善数智劳动维权平台系统功能,推进三期建设,持续开发欠薪保障金垫付、“乐业调解”等模块,力争实现劳动维权全业务在线办理、全方位智能服务;优化“随申办”劳动人事争议视频调解应用,为当事人提供规范、便捷的远程维权入口,进一步提升劳动争议处理效率。

神经末梢全域覆盖

近期,某汽修厂因经营不善拖欠工资,引发集体劳动纠纷。“人社+工会”汽修行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联动律师、专家等,组建调解智囊团,通过背对背沟通化解矛盾。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员工接受分期支付欠薪,企业承诺按时履行义务。

今年2月,闵行区在梅陇镇成立全市首家“人社+工会”汽修行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此外,闵行区成立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进一步提升行业内劳动争议的专业化解能力。

近年来,为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的一站式化解,闵行区推动各街镇全面建设新就业形态调解室。目前,全区已建成15个新就业形态调解室,调解成功率达80%。

其中,虹桥镇在叮咚买菜站点设立新就业形态社会化基层调解组织,通过“企业首道调解+镇级兜底处置”的分级响应机制,推动该站点劳动纠纷发生率同比下降68%。

此外,闵行区积极发挥劳动关系“和睦+”服务站点的综合功能,目前,全区已建成20个“和睦+”服务站点,集成法律宣传和线上受理等功能,打造便捷高效的“法律便利店”。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劳动调解普法讲座30余场,为企业提供从普法到调解的全链条服务,实现用工问题一窗通。

科技赋能智慧调解‌

近日,虹桥镇通过线上调解平台高效化解一起跨省劳动争议。据了解,位于该镇的某服装公司因被收购进行业务调整,突然通知部分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其中,员工聂先生已在公司工作多年,工作地点一直在广东省,对突如其来的通知感到难以接受,遂向当地调解仲裁机构求助。

接到求助后,虹桥镇劳动人事争议联调中心通过“云调解”视频连线为聂先生维权。调解员全程线上对接,指导聂先生提交电子证据,同步向企业普法、为员工纾困。经过三轮协商,双方达成协议,公司支付聂先生法定经济补偿17.4万元,全程以电子签约完成。

闵行区以数据代跑腿、矛盾不激化为目标,积极开展智慧调解,有效降低劳动者的维权奔波成本、减轻企业的纠纷处理负担,切实提升劳动纠纷化解的数字化治理效能。今年以来,闵行区数智劳动维权平台共在线办理案件7500余件,实现劳动维权全流程线上运转。“随申办”劳动人事争议视频调解应用累计开展远程视频调解210次,线上调解率提升42%,有效破解了异地维权难题。

维权流程从“线下跑”变为“线上办”,大幅减少维权时间成本,降低企业因纠纷引发的负面舆情和人才流失风险,促进人才稳定和生产力释放。                                    

【纠错】责任编辑:徐榕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