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内新闻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内新闻
四川达州 一技之长在手 好日子有奔头 ——达州市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促农村劳动力就业
时间:2025-09-12 11-24-09

累计培训农民工1.2万人次,推动就业创业9250人,促进技能型农民工月均收入达5680元……

今年以来,四川省达州市持续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采取“管办分离”培训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政府派单

岗位不愁

在宣汉县从事建筑零工多年的刘强,常年面临收入不稳、工作强度大的困境。今年年初,他从村委会工作人员了解到“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计划,通过“农民工点单”的方式,填报电工培训需求。

很快,刘强就收到了“政府派单”的通知,在镇党群服务中心参加“民工夜校”电工技能培训班。

“以前,只会砌砖、搅拌水泥。现在,我学会了安装线路、排查故障。持证后,我直接进入本地一家电力安装企业工作,月收入从原来不到3000元稳定到如今的5500多元,心里特别踏实!”刘强高兴地说。

近年来,达州市创新构建管办分离模式,即人社部门统筹协调,行业部门主推需求,企业主导标准,培训机构主办实施。工作人员通过问卷调查、入户走访等方式,收集农民工培训需求,行业主管部门根据需求,匹配培训资源,专业培训机构承接培训任务,用工企业提前锁定技能人才,积极构建“农民工点单、政府派单、机构接单、企业订单”的四单联动机制。

此外,达州市还整合乡镇文化站、村党群服务中心等场地资源,采取“晚间授课+周末集训”的弹性培训方式,保障用工企业不脱产、参训人员不离乡,让农民工在家门口就能获得提升技能实现就业的机会。

紧盯需求

分类培训

达州市通川区返乡青年陈斌常年在外地电子厂流水线上工作,一年到头难得回家几次。得知家乡正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他萌生了回乡发展的念头。

通过社区宣传栏,陈斌查询到了新能源汽车维修专项职业技能培训信息,立即报名参加。

“培训课程特别实用,从动力电池维护到驱动电机系统、高压配电系统、充电系统检查与维修,全是实打实的技术。培训师傅带着我们在实训基地里拆解组装,手把手教学员故障排查技术。”结业后,陈斌取得优异成绩,手持技能证书,顺利入职本地一家新能源汽车服务中心。

“现在一个月能拿7000多元钱,比在外打工强多了,最重要的是能天天回家陪孩子。公司还说了,等我经验再丰富些,就往技术主管方向培养!”陈斌的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今年以来,达州市立足现代产业集群发展需求,建立“重点企业岗位需求清单+农民工技能现状清单”两本台账,依托“达州智慧就业”平台,开展大数据分析,实现岗位信息与用工需求智能匹配。比如,重点开展无人机驾驶、新能源汽车维修、智慧农业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训以及电商直播运营、现代物流、乡村建筑工匠、家政服务等培训,共开设80个分级分类示范培训班,实现职业培训项目与产业发展需求、群众培训意愿无缝衔接。

以方大达钢集团为例,该公司通过“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已累计培训输送技能人才200余人,其中85%的学员实现“培训即上岗”。

同时,达州市创新打造三级零工服务体系,在城区建立零工市场、乡镇设立零工驿站、社区布设零工角,将就业登记、职业培训、岗位推介等事项纳入服务清单,实现就业服务延伸至农民工家门口。

目前,该市已建成零工服务平台56个,已帮助农民工等群体实现就业1.3万余人,促进残疾、脱贫监测户等困难群体稳定就业1783人。

全链服务

增收致富

来自万源市的王芳曾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丈夫因病丧失劳动能力,两个孩子正在上学。全家长期靠她打零工维持生计,生活十分艰难。今年5月,她在社区零工角了解到家政服务培训项目,毫不犹豫报名参加。

“老师不仅教我们保洁、烹饪、护理这些实用技能,还耐心指导我们如何与客户沟通相处。培训结束后,我一次性通过了技能鉴定,顺利拿到了职业资格证书。”如今,王芳通过平台接单,在城区做起了专职家政服务员。

“每月挣4000多元钱,时间不仅自由,还能照顾家里。上个月,我还被评为‘星级服务员’,订单越来越多。这份工作让我们一家看到了希望,日子越来越有奔头!”王芳说。

近年来,达州市建立“培训+就业”一体化机制,推行“结业即取证、培训即就业”模式,将证书获取率、就业率与补贴挂钩,并定期开展满意度测评和质效评估。依托“就业信息发布+技能培训+技能鉴定+职业介绍”全链条服务体系,农民工就业稳定性显著提升。

“2025年,达州市将预计投入50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培育智能制造产业工人、康养服务人才、数字经济蓝领等新型技能群体,进一步拓宽农民工致富增收之路。”达州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