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内新闻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内新闻近年来,广东省各级人社部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协商调解在纠纷预防化解和源头治理中的作用,强化多部门协同合作,实现各类调解协调联动,构建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纠纷一站式化解模式。
截至目前,广东省共设立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纠纷一站式调解中心119个,受理新业态劳动争议纠纷案件6828件,调解成功5544件,调解成功率达81.2%。
“联盟+驿站”织密防护网 一个电话快速维权
近日,外卖骑手王师傅因系统误判被平台扣款。沟通无果后,他打电话通过广州市新业态用工保障联盟调解中心申诉维权。仅用3天时间,王师傅便申诉成功。
“没想到,一个电话就收到了申诉成功的消息。”王师傅感叹。
2023年6月,广州市成立新业态用工保障联盟,在探索行业共治的同时,破解新就业形态领域劳动关系认定难、法律适用难、维权保障难等3大难题。联盟内设置调解中心,整合11个一线驿站站点,广州市场监管、邮政、劳动保障监察等部门资源,及“E”线云端服务,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1+N+E”多元纠纷化解体系。
联盟调解中心秉持抓前端、治未病的理念,累计办结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案件1114件,调解成功率近八成。同时,联盟开展走访调研36次,收集意见建议188条,面对面倾听平台企业在劳动用工方面的建议,源头引导平台企业规范劳动用工、主动履行社会责任;为645家企业开展涉新就业形态各类宣讲活动38场,发布涉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典型案例,为企业普及用工政策。
“联盟调解中心通过建立健全‘平台服务+用工保障+争议预防+多元治理’体系,为新就业形态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该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园区调解四维工作法 纠纷不出楼、矛盾不出园
近期,广东省在深圳建设智美汇志5G数字产业园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室,推行以党建引领、法治护航、因业制宜、科技赋能为核心的解纷工作法,实现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纠纷在园区内部解决,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该调解室整合党群资源,充分发挥党员先锋力量,建立隐患联排、风险联控和纠纷联调机制,通过思想引领增强新就业形态群体对党组织的认同,从源头减少矛盾产生。同时,调解室积极借助法治资源,推出《新业态企业用工指引》,定期开展调解员专业培训,并设立园区流动仲裁庭和简易纠纷审判庭,实现快速解纷。
针对不同行业特点,该调解室采用“同业协商+专业调解”“法律专家+行业专家”等模式,聚焦网络直播、物流、网约服务等重点行业,提炼类案处理指南,提升解纷精准度。此外,整合信访平台、调解信息系统等,开发全天候人工智能接访平台,实现从立案、受理、调解、举证到文书送达的全流程在线办理,智能研判最优纠纷解决路径。
自2020年挂牌成立以来,智美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室已服务新新就业形态企业超2100家,覆盖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6万余名,帮助劳动者追回工资待遇等共计8500多万元,调解成功率达90%。
数智赋能全链服务 早预警、快响应、暖人心
近日,佛山市新就业形态纠纷调解中心在处理主播小妍劳动争议纠纷一案时,快速启动多元调解机制,通过“数智研判+多部门”协同,帮小妍快速追回了被拖欠的工资。
这一成功案例的背后,是调解中心推出的“数智赋能+立体服务+普法关爱”全链条工作机制。在数智赋能方面,该中心通过新就业形态智慧监管服务平台整合多源数据,借助AI大模型自动识别争议风险,实现早发现、早介入,极大提高响应与预警能力。“新业者E家”小程序方便劳动者通过手机随时随地提交诉求、预约调解,真正实现指尖维权。
针对新就业形态群体流动性强、分散的特点,调解中心提供立体化服务,联合帝欧产业园、禅桂坊数字视听文化产业园等园区企业,设立和谐稳业服务站,推动调解窗口前移,依托“调解—回访—引导”闭环机制,确保纠纷实质化解、不再回流。此外,该中心通过“一案四析”开展普法宣传,主动走进企业进行用工体检,同时组织开展义剪义诊、节日慰问等暖心活动,累计为300多人提供法律咨询,真正实现化解一件、引导一批、温暖一片的综合效果。
截至目前,佛山市新就业形态纠纷调解中心15名专职调解员已高效办结简易纠纷72件,调解成功率达91%,平均处理周期仅8.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