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闻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地方新闻社保服务“跑”得快 群众心里“暖”得很 ——宁夏石嘴山社保便民圈织就民生便捷服务网
时间:2025-08-08 10-29-46
今年以来,面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多头跑、材料反复交、等待时间长”等痛点问题,宁夏石嘴山市社保中心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契机,创新构建“五级协同、多元一体”的社保服务新格局,通过构建“大厅一窗办、业务下沉办、社银就近办、企业网上办、个人掌上办”的服务矩阵,推动社保服务从“能办”向“好办、快办、智办”转变,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业务整合下沉 家门口便捷办理
走进石嘴山市政务服务中心,人社服务区的“大综窗”改革成效显著。石嘴山市社保中心探索推进人社政务服务“综合柜员制”改革,打破部门壁垒,先行先试推进人社政务服务“一体化”综合窗口改革,完成窗口整合、人员组合、业务融合,打造人社“综合柜员”,将涉及人社、就业、社保等多部门、多头办理的业务集中办公。群众取号后通过智能叫号系统提示,就能在对应窗口“一站式”办完所有事。目前已实现102项人社政务服务事项一窗通办。
“以前办社保得跑市区,现在在家门口的乡镇服务中心就能搞定,太方便了!”大武口区居民的感慨道出了政务服务下沉带来的真切变化。智能查询终端、政策宣传电子屏和综合咨询窗口的设置,让办事流程更清晰、疑问解答更及时,昔日“多头跑”变成如今“一窗办”,政务大厅正成为高效服务的“总枢纽”。
石嘴山市社保中心持续深化推动便民服务不断向基层延伸,构建起覆盖城乡的社保服务网络。目前,全市所有行政村和社区均已实现社保基础业务家门口办理。通过创新“线上自助+线下上门”服务模式,群众既可以通过“掌上12333”App自助办理,也可以选择到村级服务点现场办理。
数据显示,业务下沉后,群众办事半径平均缩短15公里,单次办理时间节省1小时以上,“家门口办社保”从承诺变成了现实。
延伸服务触角 传递特殊群体“专属温度”
家住石嘴山市文安小区的赵大爷因腿脚不便常年居家,错过了今年的社保待遇资格认证期限,导致养老金被停发。焦急万分的赵大爷拨通了石嘴山市社保中心的求助电话。
了解到这一特殊情况后,该中心立即启动绿色通道,当天下午就派出工作人员上门服务。在赵大爷家中,工作人员为其办理社保待遇资格认证,系统接收信息后随即完成待遇补发。
“我这腿脚不利索,又摆弄不来智能手机,差点连养老金都领不上。多亏你们顶着大太阳跑过来,忙前忙后给我办好了!”赵大爷紧握工作人员的手连声道谢。
这样的暖心服务场景如今在石嘴山市的各个社区、村居已成为常态。针对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石嘴山市社保中心定期开展入户服务。仅在大武口区星海镇果园村,就有120余名老人、残疾人享受到了上门认证服务。
社银融合创新 拓展服务场景与范围
“真没想到在银行也能办社保业务,太方便了!”宁夏华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职工小李说。小李在工作时不慎受伤后,企业人力资源专员立即通过宁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一体化系统在线提交了工伤认定申请。随后,经办人员将整理完备的单位事故分析报告、劳动合同、疾病诊断证明等材料,送到红果子镇的黄河农村商业银行“社银服务专窗”。银行专员对材料进行初审后,通过政务专网即时传输至石嘴山市人社局工伤认定窗口,整个过程实现了“数据线上跑、材料就近交”的无缝衔接。
这一便捷服务源于石嘴山市创新推出的“社银一体化”改革。36项人社业务赋权合作银行后,“社银一体化”融合中心应运而生:统一的人社标识、标准化的经办规范,加上“银行骨干学业务、人社专员驻网点”的“双入驻”模式,让群众在银行就能办结社保业务。
以红果子镇的黄河农村商业银行为例,该网点针对周边工业园区特点,专门承接工伤申报业务,日均办件20余件。这种“就近办”模式不仅为企业节省了跑腿时间和精力,更让工伤职工能快速推进后续处理流程,切实提升了办事效率和企业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