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闻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地方新闻
“菏解”共调 “菏谐”共赢 ——山东菏泽打造农民工工资争议解决直通车
时间:2025-08-07 10-32-44
   今年以来,山东省菏泽市人社局聚焦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这一关键课题,创新“菏解共调”调解仲裁服务品牌,通过制度革新与精细化服务,构建起涵盖预防、调解、仲裁的全流程劳动权益保障体系,探索出一条提升治理效能的“菏泽路径”。

优化流程提效能 仲裁服务焕新篇

“现在流程简化得这么到位,省时省力,为你们的服务点赞!”鲁西新区的宋律师感慨。

近日,宋律师代理了一起建筑工地劳动纠纷案。这次代理,他收到一体化通知、一次性告知,流程指引、材料清单清晰明了。宋律师按指引准备齐全,顺利完成了所有环节。

近年来,菏泽市仲裁院创新一次性告知机制。过去,当事人需往返仲裁院4次,如今,菏泽市打破传统分步通知模式,将受理、立案、答辩、举证、开庭等环节整合为一体,一次性告知当事人所有事宜,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与群众满意度。

同时,菏泽市仲裁院将执行通知书的部分内容嵌入仲裁裁决文书正文,通过执行前置,在执行前明确告知当事人拒不履行的法律后果,督促当事人自觉主动履行。

针对建筑工地劳动者工伤认定难题,菏泽市调解仲裁机构协调社保部门统一工伤申请办理标准,详细规定审批条件、申报材料、办理流程及形式等要素,实现认定程序统一化、标准化,减少群众诉累。

完善机制促联动 权益保障显成效

近日,在一起某建筑工地集体欠薪案件中,10余名民工因项目负责人跑路陷入困境。接到申请后,菏泽市仲裁院迅速启动监察仲裁一体联动机制,开启速裁绿色通道,大幅简化流程,7日完成案件受理、证据梳理与案情分析,15日顺利裁决。

菏泽市强化监察仲裁一体化联动机制,案件受理后,优先引导至劳动监察进行先期调解,通过监察前置化解工资类简单案件,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案件繁简分流,保障仲裁高效运转。据统计,上半年,前置调解案件981件,占比91%,调解成功率达62%。

此外,菏泽市实施政企联动的“劳动关系领航员”人社专员惠企服务,通过组织人社专员深入工地举办法律宣讲会、模拟仲裁庭等活动,向农民工和用人单位普及劳动法律法规,累计宣传人数达4000人次,有效提升双方的法律意识,从源头上预防欠薪及工伤纠纷。

菏泽市建立34个基层调解组织,充分发挥基层调解组织“近水楼台”的优势,积极引导争议金额较小、诉求相对单一的案件就地就近调解。目前,通过基层调解组织成功化解的纠纷已占到总纠纷的75%,显著提升劳动纠纷化解的整体效能。

“安薪之家”筑防线 闭环治理促和谐

“这个‘安薪之家’真管用,让我们干活心里踏实!”农民工林先生感慨。

近日,落地在郓城县供电公司生产综合用房的“安薪之家”工作站,成功解决了林先生的烦“薪”事。上月,用工单位拖欠林先生和工友们的工资。他们找到“安薪之家”,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联系用工单位,了解到拖欠工资的原因是工程款拨付延迟。经调解,施工方一周内支付了拖欠的工资。

菏泽市在全市79个在建项目设立“安薪之家”,通过前哨调解,把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安薪之家”配备劳动关系专管员、劳动关系协调员,建立日巡查、周调度、月报告机制,每日深入工地巡查欠薪隐患,每周调度项目工资发放进展,每月汇总报告劳动关系状况,确保劳动纠纷早发现、早介入、早解决。

这些“家门口”的维权阵地成效显著。设立以来,累计化解欠薪纠纷167起,涉及农民工1200余人次,帮助追讨工资600余万元。如今,小事不出班组、大事不出项目已成为常态,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有力维护农民工的劳动报酬权益。

今年以来,菏泽市开展“一金七制度”专项检查,依托全国治理欠薪线索反映平台,梳理出一批风险项目,将其列为重点检查对象,重点查看企业劳动纠纷调解机制建设、劳动法律法规执行、劳动合同签订及劳动争议调解协议规范性。

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展联合检查7次,下达劳动仲裁风险建议45份,推动补签劳动合同320份,规范劳动报酬支付条款涉及金额620余万元,有效预防劳动纠纷,切实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