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内新闻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内新闻
天津 解法结 化“新”结
时间:2025-09-22 11-05-26

 近年来,针对外卖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难、多头跑、举证愁等痛点,天津市调解仲裁部门精准施策,打出多部门协同、数字化赋能、争议源头预防的组合拳,全力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工作,打通劳动者维权路上的堵点。

多部门协同 从多头跑变一门办

“没想到只跑了两趟,被拖欠俩月的工资就有着落了!”近日,东丽区某快递驿站快递员刘先生满是感激地说。

此前,因所在快递驿站经营不善,刘先生与10名工友连续两个月未收到工资。以为辛苦钱要打水漂,刘先生和工友们内心焦急万分。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们走进了东丽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院。仲裁院联合调解工作室迅速介入,依托“五方四联”调解机制,仅用13天就要回了被拖欠的工资。

所谓“五方四联”,就是聚合人社、工会、司法、法院、信访等五部门力量,构建部门联动、队伍联建、资源联享、难题联解的调解机制。该机制采用“2+X”成员组队调解模式,即由“1名仲裁员+1名调解员+成员单位”组成团队,聚合职能部门力量,促进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案件快速化解。

在这起案件中,针对4名超龄劳动者无法通过调解进行审查确认的问题,仲裁院第一时间对接法院,利用总对总诉调对接平台,先由工作室出具调解协议,再由法院进行司法确认。最终,法院仅用5天就进行了司法确认。

“这样省去了立案、开庭等审理程序,为超龄劳动者减轻了负担,又缩短了维权周期。”负责该案件的调解员周文燕说。从立案到调解完成,再到工资到账,刘先生与工友们只跑了申请立案和确认结果两趟路。

近年来,天津市持续拓展一站式解纷朋友圈,推动人社牵头、部门协同、行业参与的模式在各区落地生根。据统计,天津共建立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组织21个,累计处理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175件,涉及劳动者376人,涉及金额达172.8万元,由从前的多头跑转为一门办,大大提升了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的化解效率。

数字化赋能 破解异地跑、举证难

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作场所不固定、时间碎片化、异地维权多的特点,天津市各区探索以数字化升级为突破口,创新线上调解模式,让劳动者维权更便捷、高效。

“不用专门回天津,在老家对着手机就能完成调解,真是太方便了。”近日,外卖员曹先生使用滨海新区生态城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中心的远程视频调解服务,和原公司就工资扣款争议线上达成协议。

因离职后返回家乡,曹先生原本担心要往返奔波多次。没想到通过线上调解的方式,证据上传、纠纷调解、协议签署等流程全部能够“搬”到云端。从案件受理到办结,较传统线下模式调解时间缩短近40%。

数字技术带来的便利远不止于此。在滨海新区生态城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中心的接待大厅,几台劳动争议自助受理机成了劳动者的好帮手。

“申请人输入姓名即可关联线上数据,系统可自动生成标准化调解申请书,大幅缩短登记耗时,能有效解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时间碎片化、不便多次跑办的问题。”调解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据统计,该调解中心2024年共受理82件纠纷,调解成功率71%,其中异地案件占45%。通过“远程视频调解+电子签章”模式,平均结案时间缩短至5个工作日。

同时,天津市其他区也在数字化上持续发力。东丽区联合调解工作室、各街道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和调解员入驻法院调解平台,在线开展委托调解、协议签订、司法确认等工作,实现无缝衔接。武清区依托全国劳动人事争议在线调解平台、天津政务一网通等渠道,实现纠纷快速受理、远程调解,大幅缩短维权周期。

预防走在前 从被动调解到主动预防

“这种大讲堂我给满分!老师讲解得很细致,让我们对新就业形态用工相关的政策法规理解得更透彻了。”近日,京东物流天津分公司公共事务专员丁丽芳说。

她口中的大讲堂,是武清区仲裁机构联合邮政局、总工会、检察院等部门针对物流行业企业开展的新就业形态劳动用工专项政策宣讲活动。

宣讲采用法规解读、政策对标、案例剖析等形式,聚焦新就业形态领域劳动关系认定、劳动权益保障等关键问题,结合相关政策法规,系统阐释用工规范、争议调解等要点,深入解析当前劳动用工风险防控的重点环节,推动形成事前预防、事中规范、事后纠偏的良性机制。截至目前,该活动已举办2场,覆盖相关企业100余家。

“参加完政策宣讲活动,我们公司进一步加大对员工权益保障和心理关怀的力度。7月份公司专门增设了员工调解室,及时面对面帮员工解决问题。”丁丽芳说。

武清区的劳动人事争议预防工作不止于“讲”。在调解过程中,工作人员不仅针对当前的案件为当事人作解释,还向当事人宣传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帮助劳动者提升维权意识和法律知识水平。此外,还在“武清人力社保”微信公众号上线劳动用工自助检、云问诊、上门检服务,帮助企业了解、掌握相关政策法规及劳动用工风险,督促企业规范用工管理。截至目前,该区已帮助70名企业开展云问诊。

“对问题较严重的企业,我们还会出具有针对性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建议书》,帮助企业堵漏洞、补短板、防风险。”武清区仲裁机构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天津市持续加强争议源头预防,该市人社局联合高级人民法院连续两年发布涉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在内的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通过以案释法增强法治宣传效果,发挥仲裁裁决和司法裁判的评价、引领、教育功能,引导用人单位规范用工、劳动者理性维权,为新就业形态健康发展筑牢权益保障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