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 闻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 闻
双轨制已终结 硬骨头还得啃 ————代表、委员热议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时间:2015-03-10 09-15-23

    2014年, 国务院发布 《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给养老保险双轨制画上了句号。 对于养老保险并轨, 代表委员们有何评价? 有何期盼? 制度并轨以后, 后续工作中还要啃哪些硬骨头?

  实现制度公平破除流动壁垒

  “大快人心、 大得人心。” 全国政协常委、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刘家强, 如此形容养老保险并轨的社会反响。

  机关事业单位原来的退休制度实行近60年, 在保障退休人员生活、 稳定干部队伍等方面, 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步暴露出一些矛盾。

  以前的全国两会, 曾有议案、提案呼吁解决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过低的问题。 不少代表、 委员反映,3个 “穷高工”的养老金比不上一个“机关勤杂工”的养老金。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 实行与企业相同的基本制度模式和政策。 “通过改革, 既实现了制度公平, 也实现了规则公平,还能消除人力资源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的屏障。”刘家强说。

  改革前, 企业职工退休后可能有基本养老金和企业年金两个主要收入来源,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后只能领养老金。 改革后,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后也有两个主要收入来源,即养老金和职业年金。

  在全国人大常委、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眼里, 养老保险改革同样是对养老金结构的优化。“基本养老金解决吃饭问题, 职业年金或者企业年金改善生活。 以后,大家都是 ‘吃饭找政府, 改善靠自己’。”

  财政提供保障待遇不会降低

  并轨后, 既要筹措1500多万名已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基金, 又要筹措单位缴费、 个人缴费, 资金需求量很大。钱从哪里来?

  全国政协委员、 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介绍说, 现在养老保险的基本制度模式是现收现付、 部分积累,主要是代际赡养模式, 工作的一代缴费来供养已经退休的一代。 所以,不完全是同时筹措两笔巨额资金,而是可以进行财务上的转化。

  胡晓义坦言, 随着老龄化程度加剧, 将来的负担会越来越重, 需要作长期的制度安排。 但就现实财政能力而言, 完全可以安排好现在在职职工缴费和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财务上不存在问题。

  待遇降不降, 是大部分人关心的重点。 “如果改革以后一些退休人员的收入减少了, 这是不应该的。” 全国人大代表、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院长陈学东告诉记者, 改革要兼顾各个群体利益, 不能以牺牲某个群体利益为代价。

  胡晓义表示, 对于绝大多数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来讲, 如果不是极特殊情况, 待遇水平肯定都会有所增加, 至少是不降低。 而且, 绝大多数在职的人员缴了养老保险费以后, 收入不但不会降低, 还将略有增加。

  待遇差距缩小办法需要细化

  改革可以逐步缩小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企业职工之间待遇差距,但不可能完全拉平待遇差。

  刘家强解释道, 改革后,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企业职工退休后都拥有两个层次的养老金, 即基本养老金, 以及职业年金或企业年金,但很多企业并没有建立企业年金制度, 导致其员工领不到企业年金。所以,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金,往往高于企业职工。

  但是, 改革后, 两大群体参加同一个养老保险制度。 “缴费义务一样, 计发办法一样, 所以,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企业职工之间的养老金差距会有所缩小。”

  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的硬骨头被啃掉以后,还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改革前参加工作但未退休的“中人”, 是此次改革涉及到的最大部分人群。 全国政协常委、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张震宇说,养老保险并轨以后, 国家要出台一些过渡期政策, 特别是 “中人” 在过渡期的养老金怎么计算和发放,需要更细致的办法来保障。

  “‘中人’ 过去未缴纳养老保险费, 也未有过基金积累。 尽管改革决定中已经明确提出可以视同缴费,但视同缴费的标准是什么? 可折算的基本养老金又是多少?” 郑功成说, “解决此类问题, 一定要经过严密测算, 既要考虑到财政承受能力,又要维护参保人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