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闻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地方新闻“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推进改革。 有些地方和领域的改革出现了停滞、观望,就是因为思想上受到了禁锢。” 近日, 陕西省人社厅党组书记、 厅长翟四虎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要使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必须打破长期形成的惯性思维。
思想是行动的向导。有些思想一学就通, 但真正行动起来很难。特别是涉及到自身利益, 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 “解放思想就是 ‘管人的要不惜权,管钱的要不惜钱’。”翟四虎的话言简意赅。
简政放权———能取消坚决取消 能下放尽快下放
今年以来, 陕西省人社系统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拿起手术刀向自己开刀。
新一届政府简政放权,对人社工作的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厅里的某些单位反映办公面积小、办公人手紧张,其实有些业务在市里和基层是有经办大厅的。”翟四虎说。
翟四虎告诉记者,他经常思考,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大背景下, 如何使管理服务更加便捷、 高效,经办流程更加简化,服务更加细致, 让人社部门上下级之间的组织职能和岗位责权的配置更加科学完善,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
“我们加强体制创新, 继续简政放权, 对厅24项行政审批再次清理,能取消坚决取消,能下放尽快下放。 我们厅里以后主要负责的是监督管理。”翟四虎斩钉截铁地说。
职工退休审批权的调整、劳动监察权下放、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权下放、公共就业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整合、养老保险经办业务的下移……这一项项职能的下放和调整,考验的是陕西省人社人改革的决心和气魄。
降低费率———适当压减过多结存 盘活存量用好增量
改革发展无止境。改革不能等、 不能靠, 不能忌变求稳。
在翟四虎看来, “只防出错、 不求出新, 只求保险、不担风险”的思维,必须通过解放思想来改变。
今年,陕西省人社改革的大手笔, 是将3项社会保险费率降低一半。
自今年7月1日起,陕西省阶段性下浮失业、 工伤、 生育保险缴费费率, 期限最长不超过24个月。 此次社保费率的调整, 涉及险种较多, 降低幅度较大,是今年陕西省人社领域改革的大动作。
“基金结余偏多,资金使用效率偏低。”翟四虎一针见血地指出3项社保基金结余过多的弊病。
截至2013年年底, 陕西省2013年失业、 工伤、 生育3项保险参保人数, 分别达到339.67万人 、 378.06 万 人 、240.25万人, 3项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达142.07亿元。
(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
按照社会保险 “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陕西省适当压减过多结存基金, 盘活存量,用好增量,使基金结余率处于合理水平。
据翟四虎介绍,经测算,此次陕西省降低3项社会保险费率,预计全年可减少企业社保缴费支出23.56亿元,对稳定就业局势、激发市场活力、支持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心得———情况不明不抢跑条件成熟快推进
虽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陕西省某些领域的改革却领跑全国。当年, 陕西省创建了新农保的“宝鸡模式”。在全国推行的新农保,复制了这种模式。
翟四虎认为,宝鸡的新农保模式之所以获得普遍认可,主要因为保障水平适中。如果待遇水平太高,政府拿不出那么多的钱;如果待遇水平太低,对于人民群众起不到保障作用。
谈及当年改革创新的心得,翟四虎归纳道: “改革要符合国家发展的大方向,要符合当地实际,认准了以后,政府一定要强力推进。”
今年以来,陕西省人社厅把改革创新贯穿于人社工作始终。他们认真分析经济社会形势变化对人社领域工作的影响,确定了今年的重点是完成7个方面21项改革任务,提出了 “情况不明不抢跑、条件成熟快推进、方向明确先试点、改革发展要依法” 四条原则。
天下大事皆作于实。 “今年的改革任务要注重实效,狠抓落实。 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群众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群众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翟四虎说。
今年以来,陕西省人社厅按照 “数字上要真实、水平上要求实、工作上要务实、政策上要落实”的工作要求,细化目标任务,分解落实责任,举全系统之力推进各项工作,就业、社保等重点任务进展顺利。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每一项改革都是一场攻坚战。“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各项改革。 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翟四虎如是说。
改革的蓝图已经描绘,前进的号角已经吹响。在新的征程上,陕西省人社人步履坚实,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