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闻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地方新闻
为提升社保治理能力按下“加速键”
时间:2023-05-24 12-37-20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作者:王国成

近年来,浙江省义乌市人社局紧扣党中央、国务院“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聚焦广大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借着数字化改革东风,刀刃向内强化部门协同、重塑服务流程、拓宽应用场景,持续提升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能力,获评全国人社系统优质服务窗口。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抓住数字赋能这个“牛鼻子”,挖潜拓源释放社保治理效能提升空间,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借力信息化,推动“少跑少等”更有力度。坚持“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通过打通部门数据壁垒,变“人证”为“数证”,推进材料“无纸化”、事项“无需办”、服务“网上办”“掌上办”,在全国率先实现“无证明人社”,经办服务一证通办率、掌上办实现率、零跑次率均实现100%。线上,全面推广应用“网上社保大厅(浙江政务网)+手机APP(浙里办)+自助服务终端”三维服务渠道,目前用人单位网办使用率已达90%,高频事项的网办办理率达98%以上。线下,“市中心-镇街-村社区便民中心”三级经办点均实现综合柜员无差别“一窗”受理,借助移动互联网信息沟通,部分服务事项还实现跨市可办、跨省通办。

同时,用好“信用”这把金钥匙,率先实施承诺审批,建立了贯穿企业群众办事事前、事中、事后全生命周期的信用闭环管理体系,对守信企业“无事不扰”,让企业可以“一心一意谋发展”。通过借力信息化,不仅解决了群众办事过程中的堵点痛点,而且创新了风险评估、信用监管、数据共享等一系列制度支撑,撬动政府职能转变,切实提升社保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深耕精细化,推动“快办好办”更有速度。坚持数字化改革“管用、实用、好用”原则,以“小切口、大牵引”为导向,在抹平老年人等群体“数字鸿沟”上下功夫,以“办事者”的视角探索更多社保经办业务“一件事”办理、“一站式”办理、“无感”办理、“打包”办理,不断提升群众体验感和满意度。在全省率先探索实现退休“养老金核发、医保缴费、公积金领取”“一件事”无感智办,将退休办理变群众申请为部门主动,每年为1万余名办事群众减少材料3万份,减少群众跑腿1.5万余趟,少跑部门2万余次,实现“一次不用跑,退休全办好”,获得群众好评。率先实施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待遇支付“一站式”办理,将工伤申报受理窗口前移至工伤定点医疗机构,同时搭建数据接口,推动实现工伤职工的住院、门诊医疗费用医院联网结算,真正实现工伤职工“零跑腿”。通过与民政、公安、卫健等多部门合作,实现死亡“身后事”各类事务在殡仪馆一次申请、多部门内部流转联办,“打包办”效率大幅提高,让亲人“身后事”成为老百姓的“宽心事”。通过深耕精细化,社保服务更加可感、可及、可靠,赢得群众“好口碑”。

提升标准化,推动“便民利民”更有温度。坚持“便捷、优质、高效”的民生服务导向,以获批人社部人社领域基本公共服务“社银通”标准化试点为契机,深化“社银合作”模式,有效解决基层人社业务经办网点少人员少等优质服务保障供给不足和群众企业就近办理人社经办业务需求强烈的突出矛盾。围绕“服务规范提标、网点扩面提质、实施全面增效、质量持续优化”目标,重点将贴近群众服务需求的个人灵活就业、个人创业、失业、社保医保参保的“一件事”联办向社银合作银行网点延伸,通过制定人社政务服务进驻银行网点自助终端对接标准,统一业务经办规范和系统操作规范,组织开展从业人员业务培训,建立健全督查考核体系,推动服务窗口从“政府端”转向“银行端”,打造群众就近办“15分钟办事圈”,打通人社服务最后一公里“末梢”。

同时,借助社银合作银行遍布城乡的优势,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预约办、上门办、定制办等个性化服务,有效解决特殊群体运用智能技术困难问题。通过提升标准化,走出了一条提升基层社保治理效能有效路径,持续擦亮共同富裕社会保障幸福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