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资案例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劳资案例
企业“家法”不可违法
时间:2023-11-02 09-16-38

对私聊微信的员工,每次罚款100元。近日,一家企业的规定引发关注。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企业制定规章,加强管理,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内在需要。企业出于管理员工、防止“摸鱼”等考量,出台一些管理规定无可厚非。内部规章制度、管理规定在很多企业都存在,这是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允许和认可的。

然而,这些管理规定,应当建立在符合法律法规、尊重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的基础上。否则,就有借机侵犯劳动者权益之嫌。有些内部规定并没有违反法律法规,但缺乏人性关怀,不具有包容度、柔韧度。一些规定本应具有一定柔性,却过于突出刚性和强制性,不但无法得到员工的认可与配合,反而可能招致反感,引发员工和企业之间的纠纷矛盾。这种规定很难起到应有作用。

对私聊微信的员工进行处罚的“家法”,就是典型的反面案例。该企业规定,员工在上班时间只允许通过微信聊工作,不允许私聊,如果家里人有事就打电话;企业管理者每天检查,若发现私聊,每次罚款100元,月累计超过3次以上的,一次罚款500元,月累计超过5次的,予以辞退。这些规定不仅招致该企业员工的质疑与不满,也引来众多网友的反对和批评。

使用微信沟通交流,既能方便日常生活,也能提高工作效率。该企业为了避免员工用微信聊天影响正常工作,就“一刀切”地禁止员工在工作期间私聊微信。这种因噎废食的管理方式,不合理,也不尊重员工,难以收到良好效果。

企业查看员工手机,并对员工进行罚款、辞退,已经涉嫌违法。员工的微信属于个人隐私,岂能任由企业随意查探?一旦导致员工个人隐私泄露,企业能否承担相应责任?涉事企业为了禁止员工工作时间聊微信,查看员工的微信聊天记录,这一做法不仅是对其管理权的滥用,也是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粗暴干涉。

目前,当地人社部门已及时介入此事。该企业也认识到了问题所在,表态会积极整改。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这是一堂深刻的用工管理课。企业应在法律框架内,合法合规合理使用手中的管理权,不能打着加强管理的幌子,肆意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